点击播放视频
2024年1月26日,金树雨等实验优秀学长公益分享会在我校集新校区隆重举行,来自全市五六年级的学生、家长1500多人参与了此次活动。
(一)金牌“讲师团”开讲送锦囊
科创楼会场里,飘动着铿锵有力的话语和热烈的掌声。陈青丰老师首先介绍了中山书院的历史。尔后,我校三位学长,2022届学长金树雨、中国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队队员、保送清华大学,2021届学长吴昊宸、就读北京大学,2021届学长胡弛轩、保送北京大学,亲切地和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旅程和建议,尽显实验学子“走在时代前沿”的英姿与自信。
他们真的是天赋异禀的“天选之子”吗?正在努力的我们,怎样才能像他们一样取得进步?学长们分享道,诀窍就在我们一届届中山人秉承的班训“明者自知,毅者自远”里。
金树雨学长说,首先要把学习作为主动探索的过程,发挥“自我”在学习规划与学习过程中的作用。可通过“探索自己的学习方式,明确自己的学习定位、深挖自己的学习目的”等方式达到“自知”之境。面对当下很多同学的困境,他提醒大家“刷题”与“上补习班”都是手段而非目的,我们在这“内卷”的时代下要充分判断“手段”与“目的”之差别,切莫“盲目内卷”、“过度超前学习”,一定要对自我的学习状态有客观而全面的认知,这才是本质,这才是自驱学习的基础。
其次要做到“毅者自远”。“毅”,非苦也,“毅”应是在“自知”前提下的“毅”,“毅”应是一种可持续的高效学习,“毅”应是有方法的“毅”。从外在环境角度讲,要学会为自己创造好的“硬环境”和“软环境”(包括学习的同伴和团队,家长和老师的助力等),从而让自己走得更远。学长强调:“你我都是人,要为发挥自驱力创设良好环境,而不是制造干扰来考验自驱力”。从内在角度看,“毅者自远”是要自己学会如何正确应对困难与挫折。学长用自己与“黑白皮”(《高中物理奥赛指导》)的故事,道出了应对之道。第一要冷静,遇到不会的知识点都先记录下来,在记录梳理问题的过程中,把焦虑源从大脑中移除,从而缓解焦虑;第二自己先尝试解决问题,解决不了再求助学长、老师。第三要解决本质问题,一道题不会是现象问题,而由一道题思考“背后的知识是什么?该怎么学习这个知识点?知识点处于知识体系哪个位置”才是本质问题。由现象思考本质,一一解决,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,才是真正解决了本质问题。
我们在金树雨等学长的灼灼目光和切切演说中,仿佛看到了一届届中山学子的身影。他们就是这样秉承着“明者自知,毅者自远”的精神,在实验的沃土上,求学明志,自知自远,奔赴星辰大海。
此次的分享,大家都受益匪浅。同学们纷纷发出了最真实的感慨:“没错,人与人是有差距的,差距就在于‘明者自知,毅者自远’。科学的努力才是进步的原因。编织人生梦想,主动探索学习,是青少年时期重要的生命主题。”
(二)“面对面交流”寻智慧
体育馆内,来自温州市实验中学的各位名师、2020届的“学长天团”分坐两列,为学生和家长答疑解惑。“要不要给孩子提前学?”“初中和小学有什么差异?”“阅读理解做不好怎么办?”“你是怎么解决学习与兴趣的矛盾的?”……学生家长热切提问,名师学长耐心解答。
面对“要不要提早学”“如何学”这两个最大的困惑,名师与学长们给出了这样的建议:
1.从小学到初中,是孩子自主意识快速成长的时期,家长可以适当地“放手”,培养孩子自律和自主的品质,同时相比小学低年级也要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。比如有一位家长提到孩子对哈利·波特很着迷,但并没有占用正常学习和睡觉的时间,只是在课余时间看书,这样的情况家长就没有必要过于焦虑。
2.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是“学有余力”,需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心,不能让孩子陷入厌学、被逼学习的状态。比如大家都知道多写作文是提高作文的好方法之一,但写人写事的记叙文没有丰富的经历如何能写得出来?所以何不将“作文”变为旅游过程中的游记,把令人头痛的作文融入观世界、赏自然的过程中,既增长了见识,又提高了写作能力。
3.优秀是一种习惯,是始终保持对“更好”的追求。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是培养学习和生活习惯的重要阶段。更具体一些来说,学习习惯包括基本的坐姿、握笔、做题速度、准确率、检查订正错题、以及制定学习计划(计划执行完成给予奖励,没能完成要有惩罚)等。生活作息习惯,比如设置睡觉时间的底线、每日或每周多少次的运动、和电子屏幕保持适当的距离等。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才能塑造健康的体魄,身体是根本(到高中和大学会觉得越发重要)。
的确,每个生命是独特的,认识自己,发现自己,不气馁,有召唤,有信仰,在辽阔的世界里去体验、去发现、去成长,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更辽阔,或者这才是学习的本质。
(三)心怀火炬者,必予人星火
这次活动,由实验中学中山书院学部承办。“学长天团”刚刚寒假回温,听闻母校要举办这样的一次公益活动,纷纷欣然前来。
来自清华大学的2020届学长潘子健说:“在大学里,我逐渐感受到所谓的‘信息差’,也就是同学们由于了解的信息不同,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,影响后续个人的发展。母校举办这样的公益活动,能够为同学和家长们提供更全面的学习和学涯的指导,提升同学和家长们的视野。我很喜欢预热视频里的一句话,‘让每一个都明媚’,诚哉斯言,教育的终极目标便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走上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,拥有‘明媚’的人生。作为参与这次的活动的学长之一,我也很希望自己的意见能帮助到五六年级的小朋友们,让他们在充满未知的人生道路上选择属于自己的方向,如不系之舟,满弓之箭,一往无前。”
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2020届学长朱灏然说:“这场‘纵向’的活动跨越年级,将毕业生们一路走来的心得体会展现给广大同学。在我看来,它并不仅限于分享学习技能和应试能力,而更是体现出了‘为学修德’的团体文化、‘团结勤勉’的校园精神、‘自知自远’的理想信念,展现出了温实人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认知。而对我自己而言,这场活动亦是‘心怀火炬者,必予人星火’的绝佳实践”。
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2020届学姐王烨然说:“温州市实验中学中山班以无与伦比的热情和爱意接纳了我,以其传承、信念、意气、理想,让我相信我不会泯然众人。于是我也怀着这样的期待参与了这次公益活动,用我的诚挚告诉所有人我对母校的爱意。我想,这次公益活动于我们而言,是一次表白和回馈的机会。当我们一个班十几个人几乎是义不容辞地回到这里时,就能告诉学弟学妹们,实验中学是一个值得我们一辈子热爱的故乡。”
学长们说:“那天我们在会场上注目每一双清澈纯稚的眼睛,每每在其中看到我们自己六年前的倒影;我们在寻找的就是这些相似的眼睛,希望可以经由实验中学看见他们六年、六十年后的风景。这次活动像是一座跨越了实验中学过去和未来的虹桥,暗喻了我们学校的凝聚力与包容心,可以将我们的历史串联在一起,风雨兼程同舟共济。”
每一届的中山学子、实验学子都无比感恩实验在他们年少求学时光里给予的知识、关怀、爱……因此,学长们便会趁着假期纷纷回到母校,以答疑与讲座的方式回馈与传承这份温暖与爱意。学校也更期待,实验能为所有的莘莘学子提供求学、为人的广阔平台。
学长学姐们,我们,还有未来的学弟学妹们,我们定能立足当下,书写历史,创建未来!
2023级小记者丨谢尚驰 金丞阁 黄筠惜 陈璐迦
指导老师丨陈丽伟
视频|赖婭婷
图片|潘莉莉
一审丨林沁一
二审丨陈莲莲
三审丨张 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