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(25)——课程建设 |躬行践履,共探项目化学习的高“Yan”值
发表时间:2021-06-07 |浏览次数

课程建设 |躬行践履,共探项目化学习的高“Yan”值

温州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在抓好项目化学习过程中,通过党史学习教育,将党史蕴含的经验智慧转化为实干担当的务实举措,以党史学习教育凝聚攻坚力量、激励干事创业,以项目化课程建设实施引领教育事业更上新台阶,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。

2021年5月26日下午,温州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2020学年第二学期项目化学习中期研讨会暨学时培训在本部中山楼405会议室举行。我校相关领导、各学科教研员、跨学科拓展课程项目共同体教师等积极参与本次活动。大家一同就“项目化学习要素的设计及有效实现”这一主题进行交流研讨,共寻项目学习未来迭代升级的突破口。

「沿」迭代课程•焕然一新

英语组徐芳芳老师和数学组吴应鹏老师分别做“学科拓展课程”迭代的实践分享。这两个“学科拓展课程”案例围绕项目化学习要素,呈现了我们不断探索的真实身影与思考。

徐老师先是介绍了“趣配音”项目一脉相承的课程大纲和素养立意,接着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深入剖析,从学生的反馈促使项目优化。改进后的“英语趣配音”2.0版更注重“评价主体的多元化”、对“学情”的适切跟进、表现性评价的“教学评一体化”。

 

吴老师的“‘桌’有成效”项目,以“点、线、面、三维构建”不同阶段串起了项目的迭代升级过程。吴老师的发言既有对“已解决问题”的分享,也表达出对项目“未解决问题”的推敲。同时吴老师还大胆畅想了该项目未来的发展,令人期待。

 

「研」解读要素•目标引领

作为我校STEAM课程和项目化学习的探索先锋与实践者,徐墨涵老师针对我校《2020学年项目化学习课程实施情况与问卷调查》做了情况反馈。

他针对老师们疑惑的两个热点:STEAM课程和项目化学习,指出二者作为新的课程形态和教育抓手,既有趋同性又有概念区别。在梳理过往尝试之路时,徐老师明确要力求从知识的发展到“情感态度价值观”的发展,课程的评价与展示是动态的、体验式的,不仅关注结果还要关注学习过程,在过程中要及时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反思。要以前瞻性的视野、利用小的试验场来探索项目化学习的落地。

接着针对问卷暴露出我们探索中的一些真实误区,如“忽略了项目课程目标的制定与选择”,徐老师直言即使再好的设计一旦脱离目标,就像新瓶装旧酒,会光有形式而抓不住本质。他结合“舌尖上的研学”项目,讲述了如何将综合实践活动迭代为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过程,指出要精准对位《课程标准》,结合实际学情,以“泰勒原理”的逻辑闭环为支撑,以项目化的核心概念、关键问题为逻辑起点,解读一个好项目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。

 

「言」找寻切口•共商良计

拓展课程项目化共同体教师郑蕾蕾,分享了我校参加第四届中国STEM教育发展大会第一轮挑战赛的三个参赛案例与反思,同时讲述了我校拓展课程信息技术项目化迭代的进程。通过她的分享,我们既感受到了项目教师正在与项目化一同成长,也看到了我们探索路上的真实困惑。

互动环节,所有与会老师针对任务“请对我校参加STEM教育发展大会挑战赛的这三个案例进行项目化设计,提出可行性建议,使其凸显项目化要素”,开展小组合作,集思广益,头脑风暴。老师们有的纷纷执笔记录创意,有的奋笔疾书关键词,有的则绘制思维导图……思维的火花在碰撞,智慧的源泉在汇聚。

 

汇报环节,金怡靖老师代表小组发言。她以一幅完整的思维导图阐述组员的灵感,基于项目设计要素,结合自身巧思,将驱动性问题化解为子问题的逻辑路径,展现了年轻教师强劲的学习力,成为活动的又一亮点。

 

「延」把握实质•形神兼具

黄慧校长结合我校探索进程的实际情况,做建设性总结。黄校长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当下老师们的困惑,道出自己对项目化学习本质的理解,提醒老师们既要谨记项目学习要素的“黄金七法则”,又不能思维拘泥固化,应直击素养教育的本质,明晰所有教育理念、学习方式的革新都是为了更好地抵达“五育融合”的内核,为了更透彻地挖掘教育“育人”的功能。同时,她寄语与会老师们,项目化学习要基于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,基于学生的元认知,最终让学生成为“心智自由之人”。

 

项目化学习的潮涌已成为新时代教育大势。想要做勇立潮头的弄潮儿,既需要眼界更需要胆识与坚持。格物致知,知行合一。

通过此次中期研讨会,我们领略到了迭代升级中的项目化学习新面貌,也为下一轮新的迭代更新储备养分。

躬行践履,勇往直前。相信在不断的探索下,我们一定能共塑项目化学习更高的“Yan”值。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