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,完善课程评价机制,改进课程评价实施,落实教学常规,9月24日上午,鹿城区初中信息技术备课会在我校举行。本次备课会的主题是“基于真实学习的绿色评价推进”,包括课例展示、专题分享、专题讲座等环节,来自全区的50多位初中信息技术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。
课例展示
首先,我校张蝉君老师携八(23)班的学生,以Pepper机器人为载体,为大家展示了课例《初识机器人》。课前热身环节,张老师引导全班同学与初次见面的Pepper打招呼,机器人不仅热情回应,还带来了一段匈牙利舞曲,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。课上,张老师以“说话功能开发、对话功能开发”任务驱动教学,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开展合作测试,层层递进,最终实现健康、阳光、礼貌的人机对话。但不仅于此,张老师引导学生思考,除了语音功能,机器人还有视觉功能、动作功能、多媒体功能等,作为府东的一员,可以为校园做些什么?未来的机器人和人类之间会是怎样的关系?
课后,鹿城区教研院信息技术教研员朱曼老师组织老师们进行现场评课,大家各抒己见,气氛热烈。整堂课脉络清晰,以生为本,老师适时引导,自然地生成问题、学生互助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,成功构建基于学生思维与信息核心素养的温暖课堂。同时为在空间有限、学生多设备少的情况下,如何灵动、高效地开展教学,提供了有效的借鉴。
专题分享
在专题分享环节,温州市第三十九中学林雅老师做主题为《快乐学习 激励评价——基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与思考》发言,结合实践经验,林老师从建立评价小组、落实评价细则、关注个性发展、反馈学习效果等方面展开分享。其中在开学第一课,林老师通过开学档案、趣味游戏、探讨积分、最佳助手等方式建立评价小组,独具特色。林老师认为,教学是一个充满动态变化的过程,教学评价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创新与活力,如何更合理使用教学评价需要大家共同去努力和思考。
随后,来自温州市绣山中学的洪丹妮老师带来主题为《累,不累——评价,让有效学习真实发生》的汇报,毫无保留地从评价内容及原则、课堂纪实、阶段性作品评价、期末测试四大模块介绍了绣山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的评价过程。在作业反馈环节,洪老师结合多样化、扎实的反馈形式,提出“结合实际布置作业,不要求每课必交;有提交必反馈,反馈内容尽量具体、清晰”,引起在座同仁的共鸣。
专题讲座
分享活动后,区教研员朱曼老师为与会老师做《基于新教材的深入思考》的专题讲座。针对信息技术从IT到DT发展新变化,朱老师表示,我们要实现目标、内容、方式、价值的转向;针对“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与大概念”的新变化,朱老师推荐研读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新课程标准2017版》学科大概念,加深对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理解。
生活在数字化环境,未来的学生更需要具有从信息中获取数据信息的能力、更需要具有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、更需要让创新成为习惯。开展教学过程中,朱老师提出“三个要”:要实现知识技能学习与项目活动相融合开展,学、做(用)、创相结合,避免知识学习与项目活动两张皮的教学;要遵循情境问题、设计机会、具体应用、反思交流的教学过程,避免将信息技术教学简化为技术工具操作;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界定具体的目标与内容,避免信息技术教学成为泛化的说教。
最后,朱老师布置了本学期研训工作的各项任务,为本次备课会画上圆满的句号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,胸中脱去尘浊,本学期计划中特别增加了信息技术学科读书会活动,涵盖工具类书籍、基础类书籍、杂书、相关文献等领域。
凝心聚力,共享前行,相信这次备课会的研讨,将有力地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水平和质量,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习得,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