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互联网+教育” 用大数据分析因材施教
市实验中学的智慧课堂让学生不喜欢都难
用电子平板电脑取代传统黑板,学生上课人手一部平板电脑取代课堂笔记,实现信息化课堂互动和课下训练……本周一,市实验中学潘胜寅和杨守凯两位老师带着他们的信息化“智慧课堂”走进茶山中学,让茶山中学的学生体验到了“互联网+”的课堂魅力。
今年9月,在教育部门组织下,市实验中学与茶山中学开展结对帮扶活动,市实验中学的张笃孟老师挂职成为茶山中学的副校长。茶山中学有近一半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,无论是学情还是师资力量都很薄弱,张笃孟利用实验中学优质的教育资源,帮助茶山中学提高教学质量。考虑到如果让市实验中学的老师来给茶山中学的学生上一两节课,难以给他们的师生带去质的改变,市实验中学决定把探索了两年的智慧课堂带给茶山的学生。
智慧课堂强调学生主体和“生生”互动,通过数据分析,达到让学生完成个性化学习的目的。讲台下,学生手中不再是笔和课本,而是人手一部平板电脑。课上答题、题目评测、共享教育素材……一些传统课堂无法达到的,都将通过这个信息化终端一一实现。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引起了茶山中学师生的兴趣,一个班级只有近30位学生,但是来听课的老师人数比学生还要多。
茶山中学的学生瞿露茜课后通过终端平台留言:通过学生自主学习,及时解决了我在自主学习中的困难。学生徐慧则认为智慧课堂着重于学生动手思考,而不是老师讲课。用电脑上课更有趣味性,激起上课兴趣。
市实验中学智慧课堂负责人杨守凯老师说,“智慧课堂”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让老师通过这个学习平台,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大数据分析,找出学习上的薄弱点,让学生体验到“一对一家教式”的学习,通过深层次的互动,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。
值得一提的是,智慧课堂还调动了部分学生的学习力量,让学生对各科的各章节难点录制视频教学,学生们在录制视频教学前把学习难点、要点都要“吃透”,通常为了准备一个章节的知识点,他们备课都要备上好久。张笃孟老师说,用学生的学习视角讲解题目,让其他学生更易掌握,而录制视频的学生在备课的过程中,无形中对知识点进行巩固,提升了他们的学习能力。
互联网正以令人惊讶的速度蓬勃发展,“互联网+”的概念甚至被提到了政府工作报告中,而互联网如何真正“+”教育,这是市实验中学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内容。传统课堂上,老师只能通过学生举手发言来了解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,由于课堂时间有限,老师没有办法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,实验中学摸索智慧课堂已经有两年时间了,老师们也逐渐体会到了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,并开始主动学习使用智慧课堂这个终端平台,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,激发学习兴趣,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的空间。同时,“智慧课堂”的应用比较灵活,不是每堂课每个教学环节都要使用,学生手中的平板电脑只是一个有利的工具,在一些教育环节中可以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,达到“双赢”。
春霞